钢结构架起绿色建筑 新技术体现节能环保
随着中国节能减排压力的日益增大,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日益重视,发展绿色建筑已经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这对钢结构行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公布的《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建筑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还要求,“十二五”期间建筑产品施工过程的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0%,螺纹钢用量达到总用量的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新建工程的工程设计应全部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新建工程的建筑施工要符合国家建筑节能标准要求;全行业对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对此,有分析师表示,这意味着中国钢结构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预计“十二五”末期,我国钢结构的年产量将达到5000万吨~6500万吨。
钢结构与绿色建筑息息相关
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建筑钢结构委员会专家委员方鸿强表示:“一种新型的建筑体系有可能打通房地产业、建筑业、冶金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和国家战略资源之间的行业界线,集合成为一个新的产业体系,这就是业内人士普遍看好的钢结构建筑体系。”
方鸿强认为,钢结构建筑是绿色建筑的代表。推广钢结构是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传统土木建筑业的转型与升级。钢结构建筑不仅具有“轻、快、好、省”的优异性能,还具有可循环利用的优点。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地基基础费用省、建筑使用面积大、建筑品质高、适于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可干式绿色施工、适合于不同气候条件、不受施工季节的影响、综合造价低等优点,同时,钢结构还可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在全寿命周期内可循环利用等。方鸿强表示,钢结构建筑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是对城市环境影响最小的结构之一。
据方鸿强介绍,钢结构在发达国家已被广泛采用,被称为绿色建筑的主要代表。欧洲称绿色建筑为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中国的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钢结构建筑技术优势明显
欧美建筑平均寿命是80年以上,相比之下,我国建筑平均寿命却只有30年,不及国家标准最低使用年限的60%。在重复建设的过程中,我国创造了两项世界第一:在消耗了全球最多的水泥和钢材的同时,也生产出全球最多的建筑垃圾——每年高达4亿吨,建筑垃圾数量已占到垃圾总量30%~40%。建筑垃圾被堆放和填埋在城市周围,陷入“垃圾围城”的局面,不仅占用土地,其中含有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严重腐蚀地表和污染地下水源,危害极大,对人类生存环境构成威胁。此外,建筑垃圾还割裂了城市历史文脉,削弱了城市文化传承,破坏了城市风貌。
方鸿强指出,由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建筑需要人工操作,在现场湿式施工,施工时所产生的噪音、粉尘严重危害着职工的健康。更为重要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砌体结构的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率极低,其在达到生命周期后所产生的建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对子孙后代的不良影响等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和普遍担忧。此外,烧制水泥用的优质矿料已十分短缺,配制混凝土的砂石在许多地方已十分紧张。一些地区开采砂石已经严重毁损河床、破坏植被。
方鸿强提出,钢结构建筑应牢固树立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按照“零资源、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零工地、零距离”的理念,建立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到拆除的建筑全寿命周期开发与建设的全新模式,开发、设计和建造新一代满足工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现代钢结构住宅建筑产品。
与传统土木建筑方式相比,钢结构建筑具有“轻、快、好、省”4个优异性能。钢材容重与强度的比值小于混凝土和木材,在同等条件下,采用钢结构的建筑物整体重量最轻;钢结构便于机械化制造,精确度较高,安装方便,施工周期短,是工程结构中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结构;钢结构建筑对环境破坏小,抗震性能好,且适合于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大气环境;采用钢结构还能节省地基基础费用,可节约用水,便于控制造价,同时,还可被再次利用,减少建筑垃圾。
他用一幢3层~4层的普通多层框架结构建筑对钢结构建筑和木结构建筑进行了对比。“如果采用木结构,一般需要用40棵~50棵树龄在10年左右的木材;而采用钢结构建筑,只需用6辆报废汽车的钢材。”方鸿强表示。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几次破坏力很大的地震,使钢结构建筑最重要的优点——抗震性能好——凸显出来。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在灾后重建中推广钢结构住宅对恢复当地经济没有混凝土建筑的拉动力大,因为钢结构住宅是工厂化生产,在施工现场组装,可以节省大量的劳动力。
发展钢结构建筑是大势所趋
据方鸿强介绍,2009年,我国建筑对钢材的消费约占全部钢产量的50%~60%,与世界钢材的平均消费水平相当。但是,我国建筑对钢材的消费主要是用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钢丝、钢绞线等,真正意义上的钢结构建筑用钢只占10%左右。在我国的房屋建筑中,钢结构建筑的建筑面积约占2%,而发达国家建筑面积占到40%~60%。在日本,钢结构建筑占建筑总量的50%左右;在韩国,钢结构建筑占建筑总量的20%左右。可见,我国的钢结构建筑用钢量严重偏低,与我国钢产量的快速增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也是造成我国钢材总体供大于求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指出,最新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的钢产量比日本、美国等排名在第2名~第10名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占到了全世界钢产量的43.3%。我国钢产量的持续增长,为我国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方鸿强指出,当前,钢结构建筑与我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解决“十二五”期间老百姓住房难问题,同时也能解决由于钢铁产能过剩造成的劳动力过剩的就业问题。方鸿强说,从长远来看,由于我国优质的铁矿石资源相对缺乏,作为现代化工业的“粮食”——钢铁——必将成为制约我国大踏步地向现代化迈进的瓶颈,而大量建设的钢结构建筑则是十分宝贵的优质资源。方鸿强表示,钢结构建筑与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相结合,其实就是一种国家长远的战略储备产业,可造福子孙万代,其意义重大。